(中新观吉)长春莲花山:以“陶”会友促中外交流 国际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
(中新观吉)长春莲花山:以“陶”会友促中外交流 国际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
(中新观吉)长春莲花山:以“陶”会友促中外交流 国际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中新网吉林新闻6月10日电 题(tí):长春(chángchūn)莲花山:以“陶”会友促中外交流 国际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
“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是海内外艺术家认识(rènshí)中国北方(běifāng)的重要窗口。”说这话的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艺术与(yǔ)工程系主任唐珂。
多次参加中国长春国际(guójì)陶艺(táoyì)作品邀请(yāoqǐng)展(简称“长春陶艺展”)的(de)唐珂,是长春的老朋友了,从最早对城市的陌生,到感叹于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(以下简称“长春国际陶艺馆”)的百家争鸣,感动于团队的专业和努力。唐珂的感受,印证了长春莲花山不断提高的艺术品味与国际地位(dìwèi)。
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陶艺展上合影 长春(chángchūn)国际陶艺馆/供图
2015年7月,长春莲花山“无中生有”创立长春国际(guójì)陶艺馆;2019年7月,长春国际陶艺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……目前,长春国际陶艺馆已成为吉林省乃至中国东北介绍中国、了解世界(shìjiè)、传播友谊、促进交流的(de)重要(zhòngyào)窗口和平台。长春莲花山以(yǐ)陶瓷艺术为支点,突破地域与传统限制,构建起“文化输入-创作转化-国际输出”的完整(wánzhěng)生态链。这种(zhèzhǒng)将本土文化基因与国际表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,“与国际接轨,与世界融合”的国际化(guójìhuà)发展道路,注定了长春国际陶艺馆的与众不同和不同凡响。
截至目前,长春国际陶艺馆已收藏了来自(láizì)五大洲(wǔdàzhōu)的65个国家和地区350余名艺术家的1200多件(duōjiàn)作品。在国别和藏品数量、艺术表现形式(biǎoxiànxíngshì)、作品风格等多方面,长春莲花山在塑造陶艺文化形象上,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。
在长春莲花山的冰雪大路上,一栋镂空造型的盒子建筑格外显眼,“长春国际(guójì)陶瓷艺术馆”几个红色大字,彰显着这里的不普通。坊间对(duì)其的评价更为(gèngwéi)直接,“一座现代国际陶艺的百花园”。
“百花园”的(de)定位,源于每年(měinián)举办的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(zhǎn),经过多年举办,长春陶艺展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陶艺展之一。
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收藏(shōucáng)了(le)65个国家和地区350余名艺术家的1200多件作品 长春国际陶艺馆/供图
长春国际陶艺馆工作人员姚丹接受(jiēshòu)采访(cǎifǎng)时表示,长春陶艺展至今已举办(jǔbàn)11届,第12届陶艺展定于今年8月在莲花山举办。“经组委会评审,入围本届陶艺展的30位陶艺家已于5月底产生(chǎnshēng),其中越南和西班牙是首次入围的两个国家,扩大(kuòdà)了莲花山和长春陶艺展的‘朋友圈’,结交了新朋友。”姚丹说。
交新朋友要有新气象。为了(wèile)最大程度还原作品的本真,长春国际陶艺馆专门(zhuānmén)从江西景德镇购置窑炉,并由(yóu)专业师傅安装调试,每年展会期间还会从景德镇聘请师傅来长亲自烧窑。
漫长而复杂的作品(zuòpǐn)遴选也是重头戏。本届陶艺创作(chuàngzuò)营共收到59个国家和地区242位(wèi)陶艺家的800余件作品。由(yóu)五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多轮线上评审,最终评选产生30位入围陶艺家,他们将于8月陆续抵长,在莲花山国色天莲进行驻场创作。
可以(kěyǐ)肯定的是,今年第12届陶艺展落幕后,长春(chángchūn)国际陶艺馆的藏品也(yě)将进一步扩容,国别新增2个达到67个国家,陶艺家达380余位,馆藏突破1300件。
不断扩大的(de)“朋友圈”,提升了莲花山区域的文化品位(pǐnwèi)和艺术格调,通过举办陶艺展,更多外国艺术家走进长春(chángchūn),长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。
说起陶瓷,人们首先想到的(de)或许是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。而作为非传统(fēichuántǒng)中国陶瓷产区,长春莲花山(liánhuāshān)也凭借享誉国际的陶艺展开出艺术之“花”。
长春国际陶艺馆内的照片墙集聚了(le)百余位艺术家照片 李钊/摄
走进长春国际陶艺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照片墙(qiáng),百余位参加过长春陶艺展的艺术家照片顺序排列,每(měi)幅照片(fúzhàopiān)都标注名字和国家。中国陶艺泰斗周国桢、刘远长位列其中。
莲花山的艺术之“花”,正是由这些艺术家共同浇筑(jiāozhù)而成。
现(xiàn)收藏于长春国际陶艺馆的《荷花女》是著名陶艺家姚永康(yǒngkāng)的经典作品之一。走访中记者(jìzhě)有幸见到了这件作品。这是一座站立女像,通体呈青绿色,微微蜷曲的腰身,灵动鲜活的荷花旗袍与(yǔ)女子交相辉映,展现出中国(zhōngguó)女子特有的柔美。细细端详表面,可见龙泉青瓷特有的冰裂状开片,更增添了作品的别样韵味。
姚永康作品荷花女于2023年收藏于长春(yúchángchūn)国际陶艺馆 李钊/摄
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也是(shì)国内鲜见的(de)集齐周国桢、刘远长、姚永康三位陶艺泰斗的长春国际陶艺馆。
行走在长春国际陶艺(táoyì)(táoyì)馆,穿梭于新创陶艺作品(zuòpǐn)、历届国际陶艺精品、中国(zhōngguó)传统陶艺作品以及现代陶艺创意四个展区,充满异域风情的(de)作品,仿佛使人置身于不同国家。构思巧妙、立意新颖的外国作品与擅于雕工彩绘的中国传统陶艺,彰显出当代陶艺创作的发展水平,东西方不同文明的艺术理念、传统、风格和流派在这里交融演变。
如果将举办陶艺展(zhǎn)看作是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的发展之源(zhīyuán),2019年长春国际陶艺馆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(IAC),成为正式团体会员,便是(biànshì)长春莲花山在艺术文化领域蓄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标志着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(dàolù)上踏出坚实一步。
与国际接轨,与世界(shìjiè)融合,是莲花山主动融入长春(chángchūn)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必然阶段。通过举办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、学术研讨等活动(huódòng),搭建起国内外陶瓷艺术交流的平台,促进不同(bùtóng)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,将陶艺展打造成国际化品牌,加快莲花山与国际文化的接轨。
已确认参加本届陶艺展(zhǎn)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唐珂,将在本次陶艺展期间担任学术(xuéshù)研讨会主持人,8月(yuè)将启程来到长春,再次与老朋友们相见。
外国艺术家在(zài)陶艺展现场创作作品 长春国际陶艺馆/供图
谈起莲花山的(de)陶艺文化,唐珂用肯定的口吻说(shuō),“经过多年(duōnián)的精心培育,长春(chángchūn)陶艺展的国际影响力愈发强大,填补了中国东北地区举办国际陶艺展的空白。长春国际陶艺馆(guǎn)是莲花山挖掘陶艺文化‘无中生有’创造的艺术杰作。而集中在一个馆一次性展示如此多国家艺术家的经典作品,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。”
在唐珂看来,陶瓷艺术能够在中国北方渐成气候,被陶艺界所认可和推崇,对(duì)提升东北地区的文艺创作(wényìchuàngzuò)氛围(fēnwéi)极为重要。“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,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。”
在(zài)中西方漫长的(de)文化长河中,陶瓷文化的影响最为重大,其形态语言、画面展现、技术手段等改变着世界的文化格局。但不论如何演变,陶瓷都是促进(cùjìn)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黏合剂。
唐珂(tángkē)认为,陶瓷(táocí)艺术的(de)起源是以景德镇为核心不断壮大发展起来的,中国北方作为非传统陶瓷重地,长久以来尚处于真空地带,长春莲花山在“逆境”中崛起,刷新了业界对东北现代文化的认知。(完)
中新网吉林新闻6月10日电 题(tí):长春(chángchūn)莲花山:以“陶”会友促中外交流 国际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容
“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是海内外艺术家认识(rènshí)中国北方(běifāng)的重要窗口。”说这话的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艺术与(yǔ)工程系主任唐珂。
多次参加中国长春国际(guójì)陶艺(táoyì)作品邀请(yāoqǐng)展(简称“长春陶艺展”)的(de)唐珂,是长春的老朋友了,从最早对城市的陌生,到感叹于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(以下简称“长春国际陶艺馆”)的百家争鸣,感动于团队的专业和努力。唐珂的感受,印证了长春莲花山不断提高的艺术品味与国际地位(dìwèi)。
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陶艺展上合影 长春(chángchūn)国际陶艺馆/供图
2015年7月,长春莲花山“无中生有”创立长春国际(guójì)陶艺馆;2019年7月,长春国际陶艺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……目前,长春国际陶艺馆已成为吉林省乃至中国东北介绍中国、了解世界(shìjiè)、传播友谊、促进交流的(de)重要(zhòngyào)窗口和平台。长春莲花山以(yǐ)陶瓷艺术为支点,突破地域与传统限制,构建起“文化输入-创作转化-国际输出”的完整(wánzhěng)生态链。这种(zhèzhǒng)将本土文化基因与国际表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,“与国际接轨,与世界融合”的国际化(guójìhuà)发展道路,注定了长春国际陶艺馆的与众不同和不同凡响。
截至目前,长春国际陶艺馆已收藏了来自(láizì)五大洲(wǔdàzhōu)的65个国家和地区350余名艺术家的1200多件(duōjiàn)作品。在国别和藏品数量、艺术表现形式(biǎoxiànxíngshì)、作品风格等多方面,长春莲花山在塑造陶艺文化形象上,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。
在长春莲花山的冰雪大路上,一栋镂空造型的盒子建筑格外显眼,“长春国际(guójì)陶瓷艺术馆”几个红色大字,彰显着这里的不普通。坊间对(duì)其的评价更为(gèngwéi)直接,“一座现代国际陶艺的百花园”。
“百花园”的(de)定位,源于每年(měinián)举办的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(zhǎn),经过多年举办,长春陶艺展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陶艺展之一。
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收藏(shōucáng)了(le)65个国家和地区350余名艺术家的1200多件作品 长春国际陶艺馆/供图
长春国际陶艺馆工作人员姚丹接受(jiēshòu)采访(cǎifǎng)时表示,长春陶艺展至今已举办(jǔbàn)11届,第12届陶艺展定于今年8月在莲花山举办。“经组委会评审,入围本届陶艺展的30位陶艺家已于5月底产生(chǎnshēng),其中越南和西班牙是首次入围的两个国家,扩大(kuòdà)了莲花山和长春陶艺展的‘朋友圈’,结交了新朋友。”姚丹说。
交新朋友要有新气象。为了(wèile)最大程度还原作品的本真,长春国际陶艺馆专门(zhuānmén)从江西景德镇购置窑炉,并由(yóu)专业师傅安装调试,每年展会期间还会从景德镇聘请师傅来长亲自烧窑。
漫长而复杂的作品(zuòpǐn)遴选也是重头戏。本届陶艺创作(chuàngzuò)营共收到59个国家和地区242位(wèi)陶艺家的800余件作品。由(yóu)五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多轮线上评审,最终评选产生30位入围陶艺家,他们将于8月陆续抵长,在莲花山国色天莲进行驻场创作。
可以(kěyǐ)肯定的是,今年第12届陶艺展落幕后,长春(chángchūn)国际陶艺馆的藏品也(yě)将进一步扩容,国别新增2个达到67个国家,陶艺家达380余位,馆藏突破1300件。
不断扩大的(de)“朋友圈”,提升了莲花山区域的文化品位(pǐnwèi)和艺术格调,通过举办陶艺展,更多外国艺术家走进长春(chángchūn),长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。
说起陶瓷,人们首先想到的(de)或许是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。而作为非传统(fēichuántǒng)中国陶瓷产区,长春莲花山(liánhuāshān)也凭借享誉国际的陶艺展开出艺术之“花”。
长春国际陶艺馆内的照片墙集聚了(le)百余位艺术家照片 李钊/摄
走进长春国际陶艺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照片墙(qiáng),百余位参加过长春陶艺展的艺术家照片顺序排列,每(měi)幅照片(fúzhàopiān)都标注名字和国家。中国陶艺泰斗周国桢、刘远长位列其中。
莲花山的艺术之“花”,正是由这些艺术家共同浇筑(jiāozhù)而成。
现(xiàn)收藏于长春国际陶艺馆的《荷花女》是著名陶艺家姚永康(yǒngkāng)的经典作品之一。走访中记者(jìzhě)有幸见到了这件作品。这是一座站立女像,通体呈青绿色,微微蜷曲的腰身,灵动鲜活的荷花旗袍与(yǔ)女子交相辉映,展现出中国(zhōngguó)女子特有的柔美。细细端详表面,可见龙泉青瓷特有的冰裂状开片,更增添了作品的别样韵味。
姚永康作品荷花女于2023年收藏于长春(yúchángchūn)国际陶艺馆 李钊/摄
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也是(shì)国内鲜见的(de)集齐周国桢、刘远长、姚永康三位陶艺泰斗的长春国际陶艺馆。
行走在长春国际陶艺(táoyì)(táoyì)馆,穿梭于新创陶艺作品(zuòpǐn)、历届国际陶艺精品、中国(zhōngguó)传统陶艺作品以及现代陶艺创意四个展区,充满异域风情的(de)作品,仿佛使人置身于不同国家。构思巧妙、立意新颖的外国作品与擅于雕工彩绘的中国传统陶艺,彰显出当代陶艺创作的发展水平,东西方不同文明的艺术理念、传统、风格和流派在这里交融演变。
如果将举办陶艺展(zhǎn)看作是长春国际陶瓷艺术馆的发展之源(zhīyuán),2019年长春国际陶艺馆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(IAC),成为正式团体会员,便是(biànshì)长春莲花山在艺术文化领域蓄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标志着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(dàolù)上踏出坚实一步。
与国际接轨,与世界(shìjiè)融合,是莲花山主动融入长春(chángchūn)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必然阶段。通过举办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、学术研讨等活动(huódòng),搭建起国内外陶瓷艺术交流的平台,促进不同(bùtóng)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,将陶艺展打造成国际化品牌,加快莲花山与国际文化的接轨。
已确认参加本届陶艺展(zhǎn)的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唐珂,将在本次陶艺展期间担任学术(xuéshù)研讨会主持人,8月(yuè)将启程来到长春,再次与老朋友们相见。
外国艺术家在(zài)陶艺展现场创作作品 长春国际陶艺馆/供图
谈起莲花山的(de)陶艺文化,唐珂用肯定的口吻说(shuō),“经过多年(duōnián)的精心培育,长春(chángchūn)陶艺展的国际影响力愈发强大,填补了中国东北地区举办国际陶艺展的空白。长春国际陶艺馆(guǎn)是莲花山挖掘陶艺文化‘无中生有’创造的艺术杰作。而集中在一个馆一次性展示如此多国家艺术家的经典作品,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。”
在唐珂看来,陶瓷艺术能够在中国北方渐成气候,被陶艺界所认可和推崇,对(duì)提升东北地区的文艺创作(wényìchuàngzuò)氛围(fēnwéi)极为重要。“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,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。”
在(zài)中西方漫长的(de)文化长河中,陶瓷文化的影响最为重大,其形态语言、画面展现、技术手段等改变着世界的文化格局。但不论如何演变,陶瓷都是促进(cùjìn)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黏合剂。
唐珂(tángkē)认为,陶瓷(táocí)艺术的(de)起源是以景德镇为核心不断壮大发展起来的,中国北方作为非传统陶瓷重地,长久以来尚处于真空地带,长春莲花山在“逆境”中崛起,刷新了业界对东北现代文化的认知。(完)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